混乱之治从发行到现在已经很久了,阿尔塞斯作为男一号,网上的帖子也多得数不胜数……我这次之所以再重新写一篇关于阿尔塞斯的文章,不是单纯的从游戏的角度分析,而是从更深的层次剖析:阿尔塞斯从人族王子到死亡骑士的变化过程中,人性所主导的变化。
一、
就先从屠城说起吧
序
屠城是混乱之治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事件。因为一般看法认为,屠城是阿尔塞斯堕落的起点。阿尔塞斯身为人族的王子,是人族未来的希望所在,但他却不顾众人劝阻亲手屠杀自己挚爱的子民。在一般玩家心中,此时的阿尔塞斯已经沦为一个大反面了(我是指站在人族立场),但是如果详尽分析的话,事实要复杂得多……
1、
我们先回忆一下屠城的最开始:当阿尔塞斯、乌瑟尔、吉安娜三人到达Stratholem时,发现当地的居民已经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。当时乌瑟尔、吉安娜并不清楚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所引发的后果,是阿尔塞斯看到该情景后对他们说的,所以,他们不会完全相信。就算相信了,由于没有亲眼目睹普通居民变成僵尸的惨状,他们也不会像阿尔塞斯那样在内心中造成太大的触动。所以当阿尔塞斯宣布屠城时,两人坚定的站在了阿尔塞斯的对立面。当时阿尔塞斯下令:“听着,乌瑟尔,这是我以你们未来的国王的身份发出的命令,毁掉这座被感染了的城市。”,而乌瑟尔说了一句让人感触颇深的一句话:“决不,你现在还不是国王,就算你是,我也不会听从这种命令的。”
这里首先要注意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细节:在第二关时,乌瑟尔曾经称呼阿尔塞斯为“未来的国王”,但阿尔塞斯却说:“不必那么客气,我还不是国王。”,这次对话与屠城前的对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前者是正常情况下说的,更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本质,阿尔塞斯虽然是王子,有着高贵的血统,并且被立为王储,将在未来登基,但他并不以高贵无比的身份自居,对待他人还算是比较平和的。但却在屠城前说出与正常性格不符的话,原因正是对乌瑟尔不能理解自己而痛苦和愤怒。而乌瑟尔本以因为阿尔塞斯的屠城提议而感到惊讶,对阿尔塞斯的这句话更是恼怒不堪,他无法阻止王子的行动,只好一走了之。正是这次矛盾,使得阿尔塞斯被削去兵权,最终导致了他的背叛……
2、
前面已经说过,乌瑟尔和吉安娜并没有看到人民食用被污染的粮食的惨状,所以不会像阿尔塞斯那样有很深的感触,阿尔塞斯自己也知道这点,所以在乌瑟尔和吉安娜表示反对之后,他果断地独自行动,消灭了整个村庄。
乌瑟尔在临走前坚信,一定可以找到其他办法来拯救人民,那么,如果阿尔塞斯没有屠城地话,历史会怎样发展?
可惜历史是无法更改的,我们永远无法得知自己假设的结果,但我们可以从已有事实中作出合理的猜想。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是,乌瑟尔到死也没有找到治愈瘟疫的方法,其实不仅是乌瑟尔,整个洛丹沦都没有找到治愈瘟疫的方法。这样,阿尔塞斯的观点可能就是正确的:瘟疫无法治愈,如果不屠杀被感染的人民,他们会变为僵尸,不仅使自己的人民数量减少,而且会增加敌人的数量,把灾难继续扩大。而屠杀的话,仅会使自己人民的数量减少。
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,但却让人不得不承认,从历史的发展来看,阿尔塞斯屠城是正确的,在这件事上,他是一个成功者。
3、
但是,这成功却给他了带来了任何人都不会预料的影响。
首先,阿尔塞斯在屠城事件中,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果断勇敢的性格。那么这件事的成功,无疑肯定了这种性格。虽然乌瑟尔和吉安娜等其他人不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,但已经陷入狂热的阿尔塞斯,是不会在乎其他人的想法的。正因为坚信果断的重要性和正确性,他才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坚定不移的采取这种作风。
然而,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。果断可以变为武断,勇敢也会变为莽撞,正是这些不利的发展,使他今后一意孤行,杀害雇佣兵,并使用霜之哀伤。
第二,给了阿尔塞斯一个底线。我认为这点对于阿尔塞斯拿起霜之哀伤的推动作用尤胜于第一点。这次屠城给了阿尔塞斯一个沉重的打击,让他认为之后不会再有经历比这更惨痛的事了。就像我们一般认为,最惨痛的事情就是死亡,殊不知一些肉体的、精神的折磨,比死亡还要惨痛。
阿尔塞斯拿起霜之哀伤前,曾经说过一句:“不会有什么比我经历过的更加悲惨了。”,正是这个错误的底线,使得阿尔塞斯有了悲剧性的结局。